中小貨代會不會消失?
2009-3-20 20: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洪厚興
近日,記者參加了中國貨代協會主辦的 “第六屆中外貨代物流洽談會”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世界貨運聯盟(WCAF)全球總裁DavidYokeum表示,有國際貨代巨頭總裁曾發表言論,中小貨代將會消失。
“我不認為有眾多的中小貨代會因為金融危機的沖擊而消失。”DavidYokeum說。
盡管DavidYokeum觀點鮮明,但在貨主-貨代-船公司這條產業鏈上,貨代已經處于弱勢地位。目前,中國的貨代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面對馬士基等船公司巨頭,中小貨代的實力顯得太過弱小,更何況貨代提供的服務已不再具有惟一性。
更為重要的是,去年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給外貿、航運帶來了致命性的打擊,有大量的中小貨代企業因此而倒閉。 “根據商務部外貿司進行的中小貨代發展調查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備案貨代關門了。”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
在此嚴峻形勢下,國際貨代巨頭的悲觀言論會不會應驗?
面臨困境
“金融危機暴發后,中小貨代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已經有很多中小貨代倒閉了。”一位貨代企業人士曾向記者抱怨。
據其介紹,目前我國的中小貨代經營方式多是傳統的單一訂艙服務,以承攬出口預付貨為主,而貨代訂艙往往占用資金時間長,資金成本高。 “金融危機后,很多貨主都延長了付款期,但是船公司卻又把貨代的付款期縮短了,這對處于弱勢的中小貨代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后,隨著外貿需求的萎縮,貨源也在急劇減少。為了爭搶有限的貨量,中小貨代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一些貨代企業為了爭取客戶,使得惡性競爭更加嚴重。
多方面的壓力,使得中小貨代的經營迅速陷入困境。
“從整體來看,今年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而且持續時間也會比較長,由于多數中小貨代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它們面臨的壓力會很大。而經營業務傳統單一的貨代企業面臨的形勢會更加嚴峻,很有可能會被兼并。”中國外運集團總公司發展研究部的高級研究員徐文對記者表示。
“多數中小貨代企業面臨生存困境是必然的。”北京京鐵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為說, “在貨代領域存在這樣的現象,有了兩三個人,有了一臺電腦,就開起了貨代公司。有許多這樣的貨代企業存在,中小貨代能不面臨困難嗎?”
“貨代企業本來應該是非常專業化的,經營需要比較長的經驗和專業化的素養。因為它涉及的環節非常多,甚至還要非常了解國外的情況。”王為指出。但是目前,我國的貨代行業基本上不存在行業壁壘,市場門檻非常低,導致了大量的中小貨代出現,而這些中小貨代多數服務能力弱,競爭力也無從談起。
據徐文介紹,目前在商務部備案的貨代企業有18000多家。而實際上,還有很多貨代企業并沒有在商務部備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的中小貨代企業在運價、艙位等方面對承運人都過分依賴,以掙取差價和訂艙傭金為主要收入來源,提供的服務方式單一,并且技術裝備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都不健全。這些因素直接造成中小貨代的業務可替代性強,客戶穩定性差,專業化服務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低下。
駁斥者說
處于困境之中的中小貨代已經大量倒閉,亦有國際貨代巨頭發出了 “中小貨代將要消失”的言論,這是不是意味著市場已經沒有中小貨代的生存空間?
“中小貨代是不會消失的。”中國貨代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學德表示,“現在消失的中小貨代都是一些競爭能力弱的。就算沒有金融危機,這些企業也會消失,只不過金融危機使這個時間提前了。”
“市場上還是有中小貨代企業生存的空間。目前,中小貨代企業在產業鏈上仍占有位置,經濟對他們也仍有依存度。”劉學德稱。此外,中小貨代由于規模小、靈活度高,適應能力會很強,不可能都會消失。
DavidYokeum表示: “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全球貨代業都受到了巨大沖擊,許多貨代企業損失慘重,國際貨代巨頭的悲觀言論也正是基于此。在全球金融危機下,我相信大多數有競爭力的貨代企業是有生命力的。而中小貨代企業由于靈活性更高,面對危機的能力更強。憑借和客戶的密切聯系和高靈活性,可以更快地作出調整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中小貨代企業會消失’這個觀點太絕對了。”徐文說。雖然金融危機后,市場環境非常惡劣,中小貨代企業的生存也越來越艱難,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小貨代就會從此消失。因為中小貨代也有自己的特點和某些特長。更何況,就整個市場而言,大、中、小貨代企業都應該存在,市場是需要競爭的。雖然大型貨代企業處于支配地位,但中小型貨代只要能夠提供合適的市場服務,突出其專業性、靈活性,也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立足之地。
王為以親身體會對 “中小貨代將消失”言論表示了反對。
“京鐵陸橋也是中小貨代,但是我卻沒有感覺到任何困難。”王為說。雖然競爭力弱的中小貨代遲早要倒閉,但是競爭力強、專業化的中小貨代仍然能夠很好地生存下去。
尋求出路
市場仍有中小貨代生存的空間,但目前大量中小貨代倒閉是不爭的事實,此時在市場上苦苦掙扎的中小貨代該如何尋找出路、應對眼前的危機,并走進那片生存的空間?
“中小貨代企業必須走專業化發展之路。”王為對記者表示, “我們公司在成立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了發展方向——鐵路國際聯運。一直以來,我們跟的都是大型項目和國家重點項目,所以就算目前經濟環境不好,也沒有感覺到任何壓力。”
王為的這番話是有其底氣的。
在去年的西氣東輸工程的一個招標項目上,該公司成功中標。 “當時,參加投標的企業有13家,有很多大型貨代企業參與競標,其中就有中遠和中海的貨代企業。但是我們卻成功中標,這說明在某些項目上,專業化的中小貨代企業并不比大型貨代企業弱。”
近幾年來,京鐵陸橋在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專項業務中、在國際鐵路貨物的大型設備運輸中取得顯著成績,承運并完成了俄羅斯南庫茲巴斯煤礦成套聯采設備運輸、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設備運輸、越南高岸電站成套設備運輸、吉爾吉斯托克瑪克造紙成套設備運輸、哈薩克扎那烏爾油氣成套設備運輸等大型成套設備運輸項目。
王為認為,受資金、人力資源等限制,網絡化、規模化對中小貨代可能并不是一條現實出路,而專業化之路則是不錯的方式。專業化是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經,一個貨代企業只有立足于專業化經營,才能將它區別于其他企業的地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核心競爭力來凝聚利潤,從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同時,徐文也提出了中小貨代應對困難的建議。
“首先,發展延伸服務,不要只限于貨代,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務,比如門到門的增值服務;其次,盡量發展直接客戶,避免成為二級甚至三級代理;最后,可以多個中小貨代聯合起來,以達到共同降低成本的目的。”徐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