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離高效物流還有多遠?
2010-2-7 0: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實習記者 曹亞慧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各類超市銷售的商品已達十幾萬個品類,日配送量上億噸。巨大的零售市場離不開物流服務體系的支撐,但是目前國內零售業物流還多停留在粗放、分散、低效階段,產業規模大,市場集中度低,自營物流所占比重較大,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尚未形成,尚未真正實現物流信息化、高效化。
近年來,眾多規模較大的超市紛紛不惜成本地自建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建立自營物流配送體系被認為是超市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目前的零售業物流市場又是一番怎樣的格局?零售企業高效物流的目標真正達到了嗎?
零售物流市場無寡頭
據了解,目前零售物流配送市場呈現“無寡頭”格局,即市場上從事超市物流配送的企業眾多,其中既包括大批零售企業自營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和涵蓋零售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建立的合資公司等很多種合作模式;各個物流企業紛紛鼎力在零售物流配送市場,各占為數不多的份額,可謂是平分秋色。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描述:“中國零售企業中99.8%是中小企業,無論是企業自建物流配送系統,還是與第三方的合作,都不可能成就零售業物流寡頭。”
記者在采訪過程了解到,目前眾多企業從事超市配送業務,每一家配送企業市場份額都不是很大,而且配送業務操作手法原始,大多數企業還僅僅停留在取貨、送貨的初始階段,配送業務技術含量低,距離高效物流化運作還有很大差距。“物流配送的規律是配貨股數越多,成本攤得越薄,利潤率越高,成本就越低,但目前的超市配送業務合作一般都比較單一,所占的配貨股數也不是很大。”北京太平洋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上海成協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大型超市配送和供應鏈管理的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著豐富的超市配送經驗。但是總經理楊文華在向記者講述目前超市配送情況時說:“目前的零售業物流資源分散,缺少必要的社會資源整合,例如我們給家樂福配送的業務只占到60%~70%的份額,這還是所占份額比較大的,還有一部分超市配送只占一小部分份額,這就導致資源集中度不高。”
目前零售業物流系統效率低下,其中一個原因是生產企業(供貨商)和零售企業為了在與外部打交道中不至于陷入被動,都盡量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統,這就導致兩者的設備設施在某種程度上形成重復,85.1%的零售企業以及65.2%的制造業企業自備運輸工具,94%的零售企業以及97.2%的制造業企業自備倉庫,很少利用第三方物流。
由此推斷,零售業物流市場需要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迫切需要改變市場集中度過低,解決企業自營物流導致的資源閑置和浪費問題,以及第三方物流與企業自營物流在某些領域的沖突問題。
高效物流任重道遠
有調查顯示,零售企業中89.6%的企業不理解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80.6%的企業根本沒有設置供應鏈管理部門,只有不到20%的具有供應鏈管理部門的企業。多數零售企業所理解的供應鏈管理部門即物流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產品的采購,倉儲和運輸等,而不具有全局意義上的統一協調整個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管理能力,更有一些超市的物流和采購部門不分。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零售巨頭沃爾瑪率先采用全方位的電子系統控制、先進的技術以及對供應商的高標準要求,從而實現供應鏈高效益的運轉。沃爾瑪對其供應鏈管理系統融入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采用這一先進技術旨在監督和跟蹤控制每一個產品,控制物流環節中的產品缺失與質量監督。
但目前眾多零售企業信息化管理支撐技術應用不足,61.2%的零售企業在零售終端對全部商品都采用條碼標識,但在儲運單元和貨運單元,條碼技術的運用卻不夠。74.6%的零售企業依然實行人工點貨,極大地降低了倉庫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出現差錯的概率。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把零售業物流效率低的現狀,歸結為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落后、自動化水平偏低。他強調,目前零售企業和物流企業對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片面性認識。舉一組數字來說全國1000多萬中小企業,僅有340多家有自己的網站,但是“信息化≠網站”。真正的物流信息化,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對接,要信息聯動起來,業務信息化、交易信息化等,而不是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卻成為“信息孤島”。
信息化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也是體現物流企業專業化水平的有效憑證。無論是自營配送中心還是第三方配送信息化都是極其重要的,超市發總裁李燕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信息化是零售企業物流配送極為重要的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沒有信息化就沒辦法運轉。”
物流行業對信息化要求很高,要實現信息化就要求零售企業與供應商要共享需求信息、存貨狀況、生產計劃、生產進度、需求預測和裝運進度等信息,并且在各企業間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但是目前很多零售企業都做不到。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上海成協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華向記者道出了苦衷。企業目前正在籌備建立信息系統和條碼系統,但是目前來說和他一樣類似的物流企業面對著同樣的問題就是資金鏈問題。因為超市配送利潤很低,但是建設信息系統的成本又很高,單是條碼系統就需要投入800萬元,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最后還有交通“瓶頸”的限制。北京太平洋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交通問題影響了配送車每天的配送次數,也導致收貨的時效性沒有保證。據介紹,加之很多超市的收貨窗口少,不能實行分類驗收,配送車輛排隊等待配貨驗收情況時有發生。
楊文華告訴記者,目前大中城市的交通擁堵現象,使營運車輛往往被困在路上,大大降低了物流的高效化運作。雖然隨著國家不斷投入的高速公路建設,給物流運輸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在市內配送過程還是遇到很大問題,由于某些交通管制和車輛限制問題,使得配送的大卡車在進入中心城區前必須進行貨物轉撥,將大貨車上的貨物分裝成小貨車才能進入市內配送,這樣即增加了成本,物流效率也大打折扣。一系列問題使得零售企業的高效物流夢一再被束之高閣。
合作才能走向共贏
現在國內許多連鎖型超市都已經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可是許多類似的企業都無法做到降低物流成本這一點,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超市往往更難做到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據了解,超市自營配送體系對一些商品的運送比例很低。原因是很多商品制造商規模小、分布廣,傳統的分銷體系根深蒂固,超市自身的配送體系難以滲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快速消費品和一些小商品,如果規模不是特別大,通過超市自己的配送體系進行運送,成本會很高。
業內觀點普遍認為,超市建立物流配送體系必須有強大的規模效應,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內部的物流配送,巨大的投資必定承擔巨大的風險。目前零售業物流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的零售企業都在意圖通過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來提升自己的物流水平。
上海成協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超市合作時商品進入門店不能夠像自營物流那樣享受超市的“綠色通道”,很多時候還會遇到超市“暴倉”問題,使得雙方會有些矛盾存在,一方面原因是超市沒有和第三方進行很好的信息溝通,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配送效率低下對雙方產生不利影響。
因為物流管控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涉及外部企業戰略關系的整個系統變革。為此,有很多企業采取了物流“1+3模式”,即第一方物流(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混合配送模式,這種模式在互惠共贏方面是很有利的。
1月28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宣布計劃用首個財年20億美元啟動新的全球采購戰略,與國際專業采購公司利豐達成戰略同盟,由利豐為沃爾瑪全球采購商品,幫助沃爾瑪節約采購成本。對于同利豐的合作,沃爾瑪方面表示借此可以彌補沃爾瑪全球采購戰略中的薄弱環節,通過利豐的專業水平和強勁資源,幫助沃爾瑪在商品采購價格上更具競爭力。
對于此次戰略聯盟的誕生,很多業內人士表示,沃爾瑪以其“零售一哥”身份的大手筆,將零售業目光聚焦到第三方物流,此次強強聯合,或可帶動其他零售企業紛紛效仿。
據一位資深人士分析,某些零售企業大可以將庫存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從而將精力主要集中于核心業務,而不必建造新的倉儲設施或者由于庫存過高而花費過多資金。此外,選擇合適的伙伴,建立利益共享的戰略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