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稅區”將開建 助力企業深探國際市場
2011-10-20 17: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下旬,位于順義區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內,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將正式開建。這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文化保稅區”將在北京誕生。
該“文化保稅區”由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投資建設并負責運營,投資總額為27億元,占地為20.53萬平方米。在這里,以往由國家綜合保稅區享有的“免證、免稅、保稅”優勢政策,將被應用在文化產品貿易和資本運作等方面,同時還將為中外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文化貿易服務。按照設想,這一文化保稅區將成為未來亞洲規模最大的文化產品集散中心。
助企業深探國際市場
為建設文化保稅區,歌華文化已斥資1.7億元,于6月和9月先后拿下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兩個地塊的開發使用權。據介紹,該保稅區將包括展示交易中心、文化貿易企業集聚中心和文化藝術品保稅物流服務中心三大部分。預計三個中心將在5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為展示交易中心的實體,即將開建的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將參照國際博物館的標準來建設,其外形非常具有藝術特色。建成后,這里每個季度都將舉辦文化交易活動,為繪畫、雕塑、圖書、影視產品、設計產品、動漫網游、舞臺設備等提供展示交易中心。另外,這里還將成為國際文化商品的體驗中心,國際優秀品牌的長期展覽將為亞洲地區的進貨商提供方便。
以文化商品交易所的身份為中國資本參與國際文化產品的大宗交易提供便利,將是該中心未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歌華文化總經理助理王昱東將其稱作一個公開透明的服務平臺,以及暢通的投融資渠道。他這樣描述其中的重要意義:“以電影產業為例,因為缺乏專業的服務機構,中國企業在《阿凡達》等國際大片中能夠參與的環節,只剩下了進影院分賬等末端環節;今后有了文化商品交易所的推動,中國資本就可以深度參與國際文化產品的制作,直至最終擁有一定的定價權。”
另外,同樣建在文化保稅區內的“文化貿易企業集聚中心”,已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目前已有20余家國際文化貿易龍頭企業明確提出入駐的愿望。“文化藝術品保稅物流服務中心”則將以文化藝術品專業存儲、包裝、運輸、檢測、修復服務為特色,建設成為國內首家藝術品專業物流基地。
保稅政策省錢省時間
和人們傳統印象中的保稅區概念不同,“文化保稅區”只負責提供專業級的B2B服務(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營銷關系)。國內外文化企業今后能夠在這里得到什么實惠呢?
王昱東舉了兩個形象的例子:以一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為例,拍品總估價動輒近10億元,境外藝術品入境正常報關,需要先交30%以上的關稅、增值稅等,數億元的資金占壓,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負擔。實際上,這也正是此前國際重量級大型藝術拍賣和展覽很難登陸中國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一部中國電影公司制作拍攝的電影膠片,拿到海外去做后期加工,加工出來的膠片沒有經過技術和內容審查,只能算是個半成品,可按照以往的規定,其回國入關時也要比照成品電影履行海關手續并征稅,無形中為影視公司增加了時間和金錢成本。
文化保稅區建立之后,將成為落實保稅政策的實體服務平臺,文化企業及其產品在這里能夠享受免進出口許可證的待遇,節省一部分報關環節,提高文化產品的國際轉運效率。另外,在保稅區內發生的企業間交易,還可免征交易稅。此外,在保稅區內,進口貨物不征稅,出口貨物可退稅,企業同時還可享受國內惟一空港保稅區的特殊政策。對于日益密切的中外文化貿易來說,這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專業保障服務相繼啟動
推動高端國際文化貿易發展,需要的不僅是經濟杠桿的作用,更要有專業性的服務和后勤保障。除了投資建設實體建筑外,歌華文化已經開始籌備,讓文化保稅區具備更多的服務功能。
歌華文化已會同海關及文化主管部門,擬定文化內容及藝術品進出保稅區等方面的監管實施細則;通過與太平洋保險公司等機構開展合作,開發出了針對于藝術品的專業保險品種。另外,歌華文化還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合作,促成了國際設計版權在中國的登記等服務內容。
目前,主營藝術品經營的歌華美術公司已遷入保稅區內,開始代理境外藝術品在中國的銷售,并為中國文物回流以及中國藝術品在海外的銷售開拓渠道。未來,歌華傳統的藝術品修復業務也將遷至保稅區內。
“文化保稅區”的建立,還將是歌華文化轉型的關鍵之舉。“北京目前已是國際性的文化內容集散中心,是重要的文化產品進出口口岸。抓住北京文化產業的獨特優勢,才能找準企業的發展方向。”集團總經理李丹陽說,伴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作為這一領域的元老級企業,歌華早已籌劃退出競爭激烈的低端領域,轉而尋找市場更加廣闊的企業“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