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市場化改革對水路運輸影響幾何?
2013-8-21 8: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劉璇
今年,隨著電煤市場化改革的窗口打開,電煤價格雙軌制被取消,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自主協商確定價格,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不再簽訂重點合同,標志著國家在全方位推進電煤價格市場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這對煤炭和電力企業都帶來利好,不過對水路煤炭運輸產生了不小影響。
利好遠洋煤運市場
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后,中國煤炭交易沒有了“政府定價”,完全進入市場化操作,價格成為電力企業選擇的重要標準。隨著今后煤炭需求的增長及進口煤價的進一步下探,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將選擇進口煤來替代國產煤,進口煤比重將不斷提高,利好遠洋煤炭運輸市場。
據估計,至2020年中國火力發電的裝機容量將以每年4000萬~4500萬千瓦的速度增長,煤炭中長期需求保持溫和增長。此外,中國利用煤炭的新型行業也在不斷出現,比如化工行業、煤改油(氣)行業等,這對今后煤炭需求上升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近年來,國際經濟不景氣,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同時,隨著國際新能源革命的進展,尤其以美國、加拿大等國的頁巖氣為代表的能源革命,更多國家的煤炭將進入亞洲,預計國際煤炭價格未來總體將呈現下降態勢。另一方面,長期來看,國內煤炭成本持續上升。總體來說,進口煤價格持續下跌,國內煤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價差擴大,有利于進口增長。
中國煤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鼓勵煤炭進口,而此次電煤雙軌制的取消,將更加有利于煤炭進口。去年進口煤炭2.8億噸左右,預計今年將突破3億噸大關。國內外煤炭價差將直接影響進口煤總量,根據歷史數據測算,兩者呈正相關關系,在價差擴大時進口量增加,反之亦然(根據歷史數據,價差超過30元/噸,進口量保持增長勢頭)。
沿海煤運將受到沖擊
一方面,受進口替代效應影響,國產煤需求比例逐步減小;另一方面,隨著鐵路運力增長,鐵路運輸瓶頸逐步消失,沿海運輸份額或將縮小。
中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新疆和山東等地。然而,中國的煤炭消耗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省份,這就決定了中國煤炭運輸呈“西煤東運”、“南煤北運”格局。
內陸省份開采出的煤炭資源,通過鐵路或長江送往東部省份;北部省份煤炭通過鐵路或經沿海運往東南沿海。由于成本等方面原因,長期以來,煤炭運輸都是以鐵路運輸為主,水路運輸為輔,鐵路與港口運輸存在著競爭關系。電煤市場化改革后,要求交通運輸部依據煤炭供需雙方簽訂的合同和運輸能力,合理配置運力并保持相對穩定,對大中型煤電企業簽訂的中長期電煤合同適當優先保障運輸。“十二五”期間,張唐線、內蒙古到華中新線等各煤運通道建成后,運輸將變得暢通。對港口來講,北方鐵路煤炭發運能力的提高,意味著競爭加劇,市場份額或將縮減,沿海煤炭運輸受到沖擊。
削弱長協定價模式地位
改革出臺后,定量不定價有望成為煤炭供應的重要方式,現貨采購有望適度增加。今年初,2013年全國合同煤簽訂量18.7億噸,但只有6600萬噸的合同煤明確簽訂了購銷協議價格,多數電煤合同沒有約定價格,中長協合同很少。沒有價格的合同僅僅是一個參考,沒有實質內容,無法對價格構成約束。預計越來越多的煤企將采取這一策略,即傾向只協議限制購買的數量,而不會就價格定協議,會跟隨市場價格。這與當年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轉變較為相似,定量不定價。
借鑒鐵礦石市場的經驗,伴隨著重點合同煤的取消,下游電力企業的采購也將變得更加靈活,上游的煤炭企業也將適時控制現貨的供給比例以增加收益,因此這勢必會增加沿海運輸的現貨化程度。與此同時,沿海運力不斷增長,運價近年來持續走低,租家更傾向于現貨市場訂船,沿海運輸長協模式地位逐步削弱。
盡管基于當前情況判斷定量不定價的長協合同仍為市場主流,但隨著重點合同煤的取消,在煤炭價格出現波動時,上游煤炭企業與下游電力企業對現貨供給及采購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將使沿海煤炭運輸市場短期內波動性加強。
長期來看,煤炭產能集中釋放,而電力需求偏弱,進口煤增加,市場煤炭價格逐步平穩。而受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增速低、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等因素影響,國際煤炭市場低迷,價格呈現持續下跌態勢。國內煤炭價格市場化后,國內外價差進一步擴大,也使得國內電力企業及煤炭貿易商對于進口煤炭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得以加強。因此預計今年中國煤炭進口仍將保持高位。